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每台“华龙一号”年发电达百亿度 带你了解这些电的“来龙去脉”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12日 01:29 0 aa

央视新闻

今天(11日),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位于福建漳州的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有了最新进展,中核集团漳州核电2号机组今天启动首次核燃料装载工作。这一环节是核电工程建设中有核试验和无核试验的分界点,也是核电机组并网发电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被誉为“国之重器”“国家名片”,也是目前世界上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今天开始装料的漳州核电2号机组什么时候可以投产发电呢?

漳州核电是我国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始发地,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现有4台华龙一号机组在运在建。目前,1号机组已经商业运行,2号机组预计于今年第四季度投产发电。届时,漳州核电一期工程将全面建成投产,每年可稳定输出清洁电力200亿度。

每台“华龙一号”年发电达百亿度 带你了解这些电的“来龙去脉”

中核工程副总经理、“华龙一号”型号总设计师 霍小东:一期工程1号机组已经成功投入商业运行,目前状态良好。2号机组正向商运全力迈进,预计年内建成商运。二期工程3、4号机组的建设也正在全面推进,目前均处于土建施工高峰期。

每台“华龙一号”机组年发电100亿度

这些电会送到哪儿

专家告诉记者,“华龙一号”一台机组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度,100亿度电是什么概念?这些电又会送到哪儿?

漳州核电基地位于福建省云霄县,地处厦门、漳州、泉州闽南用电负荷中心,每台“华龙一号”年发电量100亿度。据估算将可以满足福建南部地区厦门市、漳州市用电总和的75%。

每台“华龙一号”年发电达百亿度 带你了解这些电的“来龙去脉”

漳州核电高级工程师 杨亚辉:这些电主要是送到国家电网,再由国家电网配送到千家万户,每台机组可以满足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从区域供电来看,100亿度电将优先供给工厂密集、人口集中的福建南部地区。从长远看,漳州核电基地全面建成后,一年能发600多亿度电,这将彻底改变福建省“北电南送”的电力格局。

每台“华龙一号”年发电达百亿度 带你了解这些电的“来龙去脉”

杨亚辉:漳州核电毗邻广东省,随着闽粤联网工程的投用,漳州核电具备向广东省输送清洁电能的条件。此外,“华龙一号”不仅能够发电,还可以就近向古雷石化基地提供零碳清洁蒸汽,为石化产业绿色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带动上下游近6000家企业发展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供应体系

“华龙一号”不只是清洁能源“巨无霸”,更是拉动经济的“动力源”。漳州核电2号机组的建设,带动了上下游近6000家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供应体系。

“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165公里管道、2200公里电缆、上千人的研发设计团队、万余名建设者参与工程建设……是一项创造性的超级工程。

每台“华龙一号”年发电达百亿度 带你了解这些电的“来龙去脉”

漳州核电高级工程师 李智皞:漳州核电“华龙一号”机组的设备国产化率已超过90%,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等关键设备均实现了国产化。有5400多家设备厂商共同承担了6万多台套设备的制造供货任务,有效带动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为了建设好这个“国之重器”,每天有成千上万名建设者工作在“华龙一号”漳州核电施工现场。随着漳州核电落户漳州云霄,本地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每台“华龙一号”年发电达百亿度 带你了解这些电的“来龙去脉”

漳州核电高级工程师 林达三:漳州核电自落户云霄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500多亿元,直接带动当地就业1万多人,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到本地就业。另外,项目所在地的老百姓靠经营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生活越来越富裕。

从全国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到地方经济的活力迸发,“华龙一号”的建设红利不仅持续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更让发展成果变成当地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

我国核电已经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随着“华龙一号”的批量投产,我国核电已经跻身世界第一方阵,一批先进核能技术将加快推进。

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是指中国核能发展的长期规划,具体包括三个阶段:热堆、快堆和聚变堆,其中“华龙一号”就属于热堆,是全球三代核电在运、在建机组数量最多的机型。

每台“华龙一号”年发电达百亿度 带你了解这些电的“来龙去脉”

不仅“华龙一号”在不断突破,我国快堆和聚变堆研制进度也在加快。快堆属于第四代核能技术,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将天然铀利用率提高60倍以上。而被称为“人造太阳”的可控核聚变,作为未来理想能源,相关的研发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每台“华龙一号”年发电达百亿度 带你了解这些电的“来龙去脉”

中核集团漳州核电基地董事长、党委书记吴元明:今年,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已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度,标志着中国可控核聚变向工程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中国聚变快速挺进燃烧实验。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杨潇 吴天白 韩志涛 谭振华)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