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点“废”为“金” 共建“循环制造”大生态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24日 14:57 0 admin

日前,由厚德新能源与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全省首条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产线正式投运:AI光谱识别系统如同“火眼金睛”,精准识别退役电池模组中的有价成分;自动化拆解工位上,机械臂上下翻飞,将电芯与结构件一一拆解;湿法提纯环节中,锂、钴等贵金属被特殊溶液萃取,转化为再生材料,并重新用于制造新电池,实现了“从电池中来,回电池中去”的绿色循环闭环。

在动力电池领域,“中国看江苏,江苏看常州”已成行业共识。随着电池使用寿命的逐步到期,我国正迎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的关键时期。据预测,到2030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在此背景下,大力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已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技术与标准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全国性难题。面对这一共性挑战,常州的本土创新力量正在积极行动、精准“破题”。

点“废”为“金” 共建“循环制造”大生态

回收破局 筑绿循环

厚德新能源与光大装备,一家是长三角地区电池回收的标杆企业,磷酸铁锂电池回收规模位居全国前三;另一家是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龙头企业。一家位于新北区罗溪镇,一家地处常州经开区遥观镇,相距不足30公里。

“企业协同、区位相邻,占尽‘地利’‘人和’之后,‘天时’也悄然助力。”厚德新能源副总裁殷晓飞说,今年9月,《常州市加快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正式出台,明确提出构建“6+X”未来产业体系。常州经开区积极打造“循环制造未来产业先导区”,为企业撬动新兴固废循环利用、打通能源绿色发展“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坚实的战略支撑。

这条产线展现出三大硬核优势:安全带电破碎技术实现突破,处理周期缩短30%以上;连续热处理技术创新,产能较间歇式设备提升40%;尾气处理技术同步升级,有效解决回收过程中的烟气污染问题,脱氟效率高达99.9%,有效杜绝二次污染。这条产线的投用也标志着常州在破解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这一全国性难题上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产线的成功,离不开其核心装备——“母机”。这款由光大装备量身打造的“母机”,日前也荣获了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

“随着我国首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期的到来,一座巨大的“城市矿山”,如何安全、高效、绿色地开采,成为一道全国性难题。”光大装备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孙丽娟说,目前,合作双方正联合行业头部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相关标准制定,助力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打通关键一环。

拓用新径 点“废”成“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使垃圾资源化,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点“废”成“金”的故事不止于此。在政府引导、市场参与、产业协同、多元共治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畅通资源高效循环的“特色路径”。

走进江苏永葆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幅资源再生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收运车将各类工业废弃物汇集至专用贮存中心;可视化运营平台对处理全程实时监控,构建起24小时智慧监管与预警体系。企业利用“低温干化+无氧低温热解碳化”技术,高效提取含油废物、涂料渣中的再生热能,年回收能量相当于千余吨标煤,同时产出近万吨热解油,成为本地炼油企业的原料,真正实现“废流”变“资源流”。目前,企业已手握约30项专利,其全自动热镀锌废酸处理技术更是填补国内空白。

循环利用体系中,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光大装备研发实验室,生物质化学链负碳制高纯绿氢的技术攻关正有序开展。作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大装备联合高校推动生物质能高效转化与绿氢制备技术的产业化,其“农林废弃物氢炭联产与碳污共脱关键技术”已获省级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作为全国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江苏洛基木业有限公司,也在政策扶持下持续深耕绿色技术。走进秸秆低碳加工车间,机器轰鸣中,原本可能被焚烧处理的稻麦秸秆,“重生”为低碳环保复合地板,远销海外。

“为不断满足国内外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产品的追求,作为国内创新性骨干企业,多年来,洛基木业持续科技创新。”洛基木业总经理陆斌说,在与南京林业大学联合开发的“稻麦秸秆人造板制造技术与产业化”项目中,公司深入挖掘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价值,秸秆地板的秸秆利用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了“让农民有钱赚,企业有动力”的良性发展模式。该技术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不仅做技术的“试验田”,更要做产业的“孵化器”,常州经开区正努力成为未来产业绿色发展的参考范例,持续激活长三角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通讯员 常景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靖宇

校对 盛媛媛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