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民航局副局长韩钧:中国民航要紧盯三个民航领域新质生产力赛道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26日 02:17 1 aa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航空业正站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路口。10月19日,在“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中国民航局副局长韩钧认为,从中国民航实践来看,数链、智能、绿色将让民航发展更具协同性、穿透力和可持续性。中国民航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民航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智慧民航建设从“技术探索”迈向“价值创造”新阶段。民航“智链”实践,正在链通技术要素、链合产业生态、链接全球合作三个维度构建全新生态,为全球航空新格局注入新动能。“中国民航要谋划和紧盯智慧民航建设、低空经济、可持续航空燃料三个民航领域新质生产力赛道,从生产力布局上加快推动行业数智化、绿色化转型。”韩钧表示。

中国运输机场正从“规模复苏”迈向“质效引领”新阶段

当今的航运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球范围内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冲击全球物流供应链稳定,航空货运凭借高效性能成为保障关键物资运输和全球供应链稳定的核心力量,世界级航空货运枢纽更是成为各国抢占物流竞争高地、稳定供应链的重要抓手。但是,近年来全球危机暴露了供应链的脆弱性,航运业作为经贸纽带,其国际性和通联性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东航董事长王志清表示,民航业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向“新”而行、向“高”攀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好空间的“连接”、技术的“链接”、产业的“对接”,以创新引领行业发展,以科技赋能行业发展,以开放合作共筑美好未来。

在全球民航业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的背景下,以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智链”未来已成为行业共识。比如,航运业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正全面提升航运枢纽智能化水平。上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宋晓东表示,要推动技术标准开放兼容,针对自动化码头操作系统、绿色燃料加注等领域,建立全球认可的标准,打破技术壁垒,加速创新成果落地。“打造数字化供应链协同平台,依托区块链技术,联合货主、物流商消除信息孤岛,提升全球贸易便利化水平。”宋晓东说。

实际上,航运、造船、能源、金融,绿色转型与各个环节主体息息相关。面对航运业转型挑战,开放合作成为应对行业难题、共建新生态的必由之路。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孙小丽发布的《中国民用机场协会2025中国运输机场发展指数》显示,中国运输机场在安全、通达、便捷、服务、绿色、贡献六大维度均实现全面提升,整体向好、亮点突出。中国运输机场呈现数智化转型全面提速、绿色化发展系统推进、协同化格局深化拓展三大特征,正从“规模复苏”迈向“质效引领”新阶段。

中国一直是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领导者

面对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不确定性加剧等挑战,开放与合作仍是最大的共识。中国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二级巡视员高海云表示,面向未来,中国航运业将坚持向“绿”转型,向“新”求质,做全球航运合作的支持者、开放发展的践行者、公平秩序的维护者,着力构建畅通高效、绿色智慧、安全韧性、保障有力的现代化航运体系,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谱写交通强国水运新篇章。中国船东协会会长、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万敏建议,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共建全球“韧性化”新服务,呼吁行业共建数据标准与信任机制,打破信息壁垒,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享数字化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航运、空运业面临共同的全球性挑战,包括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国际海事组织(IMO)都在努力实现空运和海运的零排放,比如IMO成员国已在《2023年IMO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中承诺,力争在2050年左右实现航运的净零排放。“目前已经有200艘专为零或者净零排放燃料设计的船舶在运营。”世界航运理事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瑟夫·爱德华·克拉梅克表示。

中国不管在燃料生产还是双燃料船舶建设方面,一直是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领导者。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万敏认为,中国航运业绿色转型取得了扎实的进展:一是坚持全链路运输模式,持续推动大宗商品货物“公转水”、中长距离货物“铁水联运”、江海直达与水水中转,改善单位货运碳强度。二是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绿色船舶发展,比如中远海运订造的可使用甲醇、氨、LNG燃料的船舶已经涵盖了集装箱船,干散货船,邮轮和汽车船等各种主流船型。三是坚持发展清洁燃料,加快绿色能源体系构建,当前一批绿色甲醇、绿氨产能将陆续投入产出,绿色液体燃料产业化正在推动,组织制定了绿色甲醇、绿氨等多项行业标准,初步构建起了绿色燃料加注网络。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