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曾经万人守着看,如今无人愿意开!几千家电视台到底输给了谁?

排行榜 2025年10月17日 18:28 0 admin

去年 9 月底,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一条公告,公告指出:上海广播电视台将“有序关停 4 个电视频道与 4 套广播频率”,整体传统频道频率将被压减 40%。

一个向来被视为地方电视台王者的上海台,竟然要进行如此大刀阔斧的收缩。

要知道,在许多人心中,上海电视台就是本地媒体的领袖,但这一次,广电总局竟然要求这样一家明星电视台主动关停栏目,实属意外。

曾经万人守着看,如今无人愿意开!几千家电视台到底输给了谁?

当时媒体圈里虽然有传言,关停的四个频道大概率是上海电视台的一些边缘节目,这些节目观众少、广告稀、投入回报率低。

不过从这个动作来看,其实是给全国各级电视台都敲响了警钟。

要知道,传统电视台得以正常运营的根基在于,观众如果在定时定点打开电视,广告主愿意给高价买广告位。

但现实是,如今电视观众在大幅流失。老年人转向短视频平台,中青年习惯用手机、平板、PC 观看内容,而不再固定等待电视节目播放。

曾经万人守着看,如今无人愿意开!几千家电视台到底输给了谁?

连带影响的是,广告主对电视的兴趣急速下降。电视台为了弥补收入缺口,不得不在节目中插入各种低价广告、直播带货、甚至让主持人“下场打工”,这些在过去的“体面”电视台中简直不可想象。

上海台就有不少主持人被要求直播带货、卖海参、卖鞋子。作为职业媒体人,如今做着和自媒体几乎无异的工作,节目格调和品牌形象的落差,进一步恶化了观众体验。

除了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下降之外,成本结构的严重失衡也是有些电视节目开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一档电视节目从制作、设备维护、场地租赁、人员工资,都是高成本项。

曾经万人守着看,如今无人愿意开!几千家电视台到底输给了谁?

而当观众基数不断萎缩时,原来可以分摊的庞大固定成本失去了平衡。一个频道如果观众少、广告稀、节目少投入,那它的成本就成了整个电视台的巨大负担。

上海台此次关停的就是那些回报几乎为负、耗费资源又无力支撑的频道,换句话说,那些曾被养在高成本炉灶底下的频道,终究撑不住了。

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在中国,地方电视台虽然以“事业单位”或“公营单位”形式存在,但它们的预算、编制与地方政府有极深的连结。

编制削减牵扯到级别、人员安置、地方财政压力等诸多敏感问题,一般来说很少有电视台敢大规模裁编,一方面怕触动体制红线,另一方面怕与当地政府利益产生冲突。

曾经万人守着看,如今无人愿意开!几千家电视台到底输给了谁?

但当亏损严重、收支无法平衡时,迟早要作出选择。当然上述这些原因都是因为时代发展,用户的选择问题。

同样的,现在的电视节目本身就存在不小的问题。

近年来,有关部门在机顶盒推广、默认平台、开机广告、强制权限等方面的种种做法,给电视的用户体验非常不好。

现在的电视打着智能的旗号,每次打开前要经过由机顶盒的输入选择、开机广告、系统菜单、付费弹窗等等层层干扰。

许多观众因操作麻烦、广告铺天盖地、收费错综复杂而放弃电视。

曾经万人守着看,如今无人愿意开!几千家电视台到底输给了谁?

电视从“易用”的大众媒体,变成了一个被各种中间环节绑架的平台,对观众特别是中老年用户极其不友好。

在这样一系列内外压力之下,上海台选择裁撤节目,就是一次断尾求生式的尝试。

可如果说上海台的动作为一个缩影,那么它背后映射的,是中国电视业的整体隐忧。

为什么中国电视业在衰退上,比西方国家更快、更惨?这个问题值得深究。

首先,是中国电视业的扩张极度超前,在很多国家,主流电视网数量为 3~5 家,就已经能承载绝大多数观众和广告。

曾经万人守着看,如今无人愿意开!几千家电视台到底输给了谁?

中国地方电视台太多、频道太多,从省级市级到县级,各地都能开几条频道。这种格局让广告资源成为买方市场、各电视台之间竞争内耗严重。

而且随着互联网兴起、数字广告效果远优于电视广告,广告主把钱投向更具精准投放能力的新媒体、短视频平台、电商直播等领域,电视被边缘化。

同时中国电视业长期未能建立起新的主流变现路径,如会员付费、内容授权、电商变现等。

在西方国家,电视台和视频平台常常融合,形成流媒体+传统电视的混合收益结构,而中国的地方电视台在这个转型上多走得非常艰难、步子迟缓。

曾经万人守着看,如今无人愿意开!几千家电视台到底输给了谁?

当然这跟中国这几十年来科技的迅速发展也离不开关系,在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极高,流量红利、短视频、直播、短剧、IP 内容生态迅速形成。

与西方相比,中国的网络文化、平台生态变化更快、更激进。每年都有新的平台、新的玩法在冲击传统屏幕。

观众可以在手机上随时进入海量内容,不用再被动打开电视。这种痛点对于电视台来讲,是一种颠覆式冲击。

西方电视行业尽管也受到流媒体冲击,但基本盘相对稳固,而且网络平台发展较为缓慢,与电视共存期较长。

中国则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主流注意力就被新媒体吞噬了。

曾经万人守着看,如今无人愿意开!几千家电视台到底输给了谁?

而且中国电视台的内容受到广电总局、省市文化广播电视局的严格监管,内容审核、发证、频道设置、广告限制、平台准入等都有很重的行政管理属性。

电视台在这些方面的灵活性远远不如互联网公司。相比之下,网络平台通常享有更大的自由和政策红利。

电视台转型时,往往要面对体制红线、行政审批复杂、政策约束重等问题。很多创新想法被拖、被卡甚至被否撤。

相较之下,互联网公司可以更快地试错、迭代、商业化。

那么,在这种种问题之下,电视业是不是已经走到尽头?有没有反弹、复苏或者重生的希望?我的看法是,TV 还未死,但必须彻底重塑。

曾经万人守着看,如今无人愿意开!几千家电视台到底输给了谁?

电视台必须与新媒体、短视频、直播平台深度融合,它需要建立自己的 IP 内容、平台运营能力、分发机制、粉丝生态,而不是单靠黄金时段广告收入。

电视平台必须变成(或加入)大视频生态的一环,与网络平台并轨,而且电视台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铺摊子式”开节目,而要在少数优质栏目、剧集、纪录片上下重注。

少量内容、但要高投入、高话题、高讨论度。这些内容不仅在电视播出,也可以在网络平台同时播或授权出去。

只有打造出足够有品质、有观众黏性的内容,才可能在注意力经济中争回一席之地。

上海电视台被动收缩、频道关停,或许只是中国电视业冰山一角。

曾经万人守着看,如今无人愿意开!几千家电视台到底输给了谁?

但当一个曾经傲立的地方电视巨头都不得不割肉求生时,这一行业的结构性危机已经昭然若揭。

那些还在守住“频道越多越好”、守着广告收入的电视台,必须小心了。未来,谁能在流量、平台、内容的浪潮中重新打出自己的位置,谁才有可能做回被观众接受的“电视台”。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