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安世事件欧洲网友一边倒支持中国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26日 12:43 0 aa

关于荷兰政府强行接管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Nexperia)引发的国际争端,欧洲网民舆论呈现显著倾向。综合事件本质与舆论动因,核心分析如下:

安世事件欧洲网友一边倒支持中国

⚙️ 一、事件核心矛盾:荷兰政府的单边行动

荷兰引用冷战法案强夺控制权

荷兰政府于2025年9月30日援引1952年《商品供应法》(70年来首次使用),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冻结安世全球资产,撤换中方高管并将股权托管第三方。此举被指程序仓促,仅用7天完成接管,远快于欧洲同类案件平均92天的审查周期。

中方精准反制切断供应链

10月4日,中国对安世中国实施出口管制,禁止其向海外供应特定芯片。由于安世70%产能在中国,且封装环节高度依赖中国工厂(如东莞基地),此举直接导致欧洲汽车芯片断供。

二、欧洲网民“一边倒”支持中国的表现与动因

安世事件欧洲网友一边倒支持中国

(1)舆论焦点:痛斥荷兰政府三大失误

批评方向 典型舆论观点 现实影响

政策短视自损利益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海盗基因遇上硬实力,剧本早已改写” 大众、奔驰等车企因断供面临停产,库存仅维持数周;10万+就业岗位受威胁

盲目追随美国 “荷兰是美国走狗,正将欧洲推入自毁深渊” 荷兰行动紧随美国9月29日“穿透性规则”出台,被指配合美国打压中国科技

违反市场规则 “若中荷角色互换,欧美必高举‘契约精神’大旗制裁中国” 安世仅生产车规级二极管等成熟芯片,无敏感技术,接管被批“法律包装的抢劫”

(2)深层社会矛盾爆发

政商认知割裂:

政客忽视安世70%产能在中国的事实,荷兰总部仅有落后产能(6英寸晶圆厂),而中国12英寸产线主导核心技术。网友嘲讽:“荷兰抢了半天,只抢到个办公室”。

民生利益受损:

医疗、航空等行业95%依赖安世芯片,短期替代需数月认证周期。德国汽车协会警告“停产将导致欧洲工业瘫痪”。

欧盟内部分裂:

德法紧急与荷兰切割,德国总理施压荷兰“降温”,法国呼吁避免“脱钩”,暴露欧盟决策体系脆弱性。

⚖️ 三、舆论本质:利益受损的反弹,非全面亲华

支持中国反制的正当性

网民普遍认同“合法资产被无理侵占时,反制是主权国家的正当权利”,尤其赞赏中方精准打击供应链弱点的策略。

对本国政治精英的愤怒

舆论核心是民众对政客脱离现实、牺牲民生福祉的不满。如德国网民质问:“当德国汽车如同‘北溪管道’被美国抹杀时,欧洲为何主动配合?”

对全球规则的捍卫诉求

事件成为“反对泛化国家安全、坚守市场原则”的象征。网友强调:“将经贸政治化,最终只会让欧洲自己买单”。

四、事件走向与启示

安世事件欧洲网友一边倒支持中国

荷兰态度软化但未解决根本

首相辩称“问题在CEO管理不善,非针对中国”,被批“甩锅”“掩耳盗铃”。中方坚持“愿谈判但不接受胁迫”。

产业链博弈新范式形成

中国通过“安世模式”证明:在技术深度交织的全球化时代,政治干预供应链将遭精准反噬。欧洲车企已绕过荷兰,直接向中方寻求供应保障。

长期信任危机加剧

荷兰公信力严重受损,国际投资者对欧盟营商环境警惕性上升。美媒承认:“中资将认为投资欧洲风险过大”。

历史回响:正如网民引用17世纪荷兰因短视失去霸权的教训——“霸权逻辑在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已失效”。本次事件印证:供应链即话语权,公平博弈才是未来主流。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