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纵览快评|流量退潮后,谁来还原那个真实的“鸡排哥”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09日 18:37 0 aa

评论员 牛可心

这个国庆黄金周,景德镇的“鸡排哥”李俊永成了互联网顶流。一位48岁的中年男人,凭借几句俏皮话和九年未涨的6元鸡排,一夜之间火遍全网。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不惜排队四五个小时,只为尝一口鸡排,感受“6元的鸡排,60元的情绪价值,600元的服务体验”。

伴随“泼天流量”而来的,不仅是摊位前的长队和接连不断的合影请求,还有他脸上难掩的疲惫、被挤到墙边拍照的“窒息感”,以及“累到没有情绪价值”的无奈。这一幕,既映照出流量经济的巨大能量,也不禁让人思考:当关注变成围堵,我们该如何面对被流量突然选中的人?

“鸡排哥”的走红看似偶然,实则蕴含着某种必然。在营销套路泛滥的今天,他9年如一日的平价经营,一句“能做给你吃是我的荣幸”尽显谦逊与真诚,对学生群体的特别关照更显人情温度。这些朴素而真实的待客之道,恰恰为许多人提供了当下稀缺的情绪价值。正如曾经的“鹅腿阿姨”“拉面哥”“晓华理发师”,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市井烟火的温暖,触摸到了平凡生活中最本真的善意。这种基于情感共鸣的走红,本是互联网时代的美好馈赠。

但流量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当成百上千的游客涌向那个本不宽敞的摊位,排队数小时只为买一块鸡排、拍一张合影时,这份关注已悄然变味。从他被顾客层层围住、“挤到一点空气都没有”的画面中,我们看到的已不是善意的欣赏,而是一种近乎失控的围观。更不用说随之而来的质疑声、假冒者和造谣者,让原本简单的摆摊生活变得复杂难缠。

从“拉面哥”到“郭有才”,从“鹅腿阿姨”到今天的“鸡排哥”,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平民网红在流量裹挟下的起伏。最初的热闹过后,往往伴随着个人生活被打扰、正常经营受影响的困境。对城市而言,流量能带来关注,却未必能转化为持久的吸引力。景德镇迅速授予“鸡排哥”“文旅推介官”称号,成立工作专班维持秩序,固然体现出对流量机遇的重视,但过于急切的官方介入,也可能削弱市井生活的原真性,让游客感到“被安排”。更值得注意的是,爆火之后景德镇暴露出酒店涨价、交通拥堵、配套不足等问题,都在无形中消耗着游客的好感与耐心。

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再到如今的景德镇“鸡排哥”,近年来因网红效应爆红的城市不在少数。这背后折射出各地在发展文旅产业时的“流量焦虑”,大家都害怕在区域旅游竞争中错失良机,以至于将对城市形象的塑造过度寄托在偶然的网红事件上。然而,真正能留住游客的,从来不是排队几小时的鸡排,而是一座城市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真诚、温暖与秩序。

流量终会退潮,但城市对文旅产业的耕耘不应止步。对于“鸡排哥”这样的个体,我们应给予更多理解与空间,让他们在喧嚣过后能够回归从容生活;对于城市发展,则需要建立更加理性、可持续的文旅发展观。唯有放下对流量的过度焦虑,回归服务本质,才能让文旅产业发展“细水长流”,让每一份真诚都不被辜负。

纵览快评|流量退潮后,谁来还原那个真实的“鸡排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