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产品设计原则-米勒法则:人的短期记忆,装不下太多 “散装信息”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07日 12:38 0 admin

米勒法则提醒我们:人的短期记忆容量有限,面对“散装信息”时极易迷失。本篇文章将从认知心理学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拆解米勒法则在界面设计、信息分组与交互流程中的应用,帮助产品人打造更“记忆友好型”的体验。

产品设计原则-米勒法则:人的短期记忆,装不下太多 “散装信息”

如果说席克定律管的是“选择时别让用户犯难”,那米勒法则(Miller’s Law)管的就是“记东西时别让用户崩溃”。

你肯定有过这种体验:记一个11位的手机号,硬记总出错,但拆成“138-xxxx-xxxx”就好记多了;看一个App的导航栏,若有9个按钮会觉得乱,但归成“首页/分类/购物车/我的”4个核心按钮,就一目了然——这背后,都是米勒法则在悄悄起作用。

一、米勒法则:人的短期记忆,装不下太多“散装信息”

1956年,心理学家乔治·米勒(George A. Miller)在论文《神奇的数字7±2》里提出:人类短期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通常只能同时处理7±2个“组块”(chunk)的信息

这里的“组块”是关键——它不是单个数字、文字或符号,而是“我们大脑里已经打包好的信息单元”。比如:

  • 对中国人来说,“1234”是1个组块(熟悉的数字串),但对刚学数字的小孩来说,可能是4个组块(单个数字);
  • “苹果”是1个组块(熟悉的水果名),但对学中文的外国人来说,可能是2个组块(“苹”和“果”两个字)。
  • 所以米勒法则的本质是:短期记忆的“容量”不取决于信息的“物理数量”,而取决于我们能把多少信息“打包成组块”

二、为什么产品设计必须懂“组块思维”?

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大脑始终在做“短期记忆运算”:记密码、记表单字段、记导航选项、记操作步骤……一旦信息超过7±2个组块,大脑就会进入“内存溢出”状态——要么记错,要么直接放弃。

举几个反例,你就懂了:

  • 某银行App的登录页,要求密码必须是“8-16位,含大小写字母+数字+特殊符号”。用户设置时需要同时记住5个规则,远超7±2的范围,结果“找回密码”的使用率比登录还高;
  • 某工具类App的首页,放了12个功能图标,每个图标都没有分类。用户每次想用某个功能,都要从头扫一遍,本质是因为12个“散装图标”超过了短期记忆的处理上限,大脑无法快速定位;
  • 某外卖App的结算页,需要用户同时填写“收货地址、联系电话、备注、发票信息、优惠券选择、支付方式”6个字段,中间还穿插3个弹窗提示。用户填到一半就忘了前面填了啥,转化率自然低。

三、好设计都在偷偷“帮用户打包信息”

真正理解米勒法则的产品,不会硬怼“减少信息”,而是用“组块化”帮用户降低记忆负荷。

1. 把“散装信息”打包成“逻辑组块”

最直接的做法是分类。比如手机的设置页,不会把“蓝牙、WiFi、亮度、声音、闹钟、壁纸、存储空间”等20多个选项堆在一起,而是按“网络、显示、声音、系统”分组——每组3-5个选项,每个组本身成为一个“大组块”。用户找功能时,先记“大组块”(比如“我要调声音,去‘声音’组找”),再记组内选项,记忆压力骤减。

2. 用“用户熟悉的组块”替代“陌生信息”

利用用户已有的记忆组块,减少新信息的处理成本。比如:

  • 手机号设计成“1xxxxxxxxxx”(3-4-4分组),因为用户对“3位运营商号段+4位地区号+4位个人号”的组块更熟悉;
  • 电商App的“购物车”图标,用大家熟悉的“超市购物车”形象,而不是抽象符号——“购物车”这个已有组块,比文字“我的待购商品”更容易被记住和识别。

3. 把“长流程”拆成“短步骤组块”

复杂操作拆成多个“3-5步的小流程”。比如注册账号,不会让用户一次性填“用户名、密码、手机号、邮箱、性别、生日”6个字段,而是分3步:

  • 第一步:手机号+验证码(2个组块);
  • 第二步:设置密码(1个组块);
  • 第三步:完善资料(选填,3个组块)。

每一步的信息都在7±2范围内,用户更容易“走完流程”。

4. 用“重复曝光”把“新组块”变成“老组块”

对必须存在的“超纲信息”,通过高频曝光让用户熟悉,直到它变成“自己的组块”。比如早期微信的“小程序”入口藏在“发现页”,用户一开始可能找不到,但用多了就会记住“发现页→小程序”这个路径——“小程序”从陌生组块变成了熟悉组块,即使它不在首页,用户也能快速定位。

四、别被“7±2”绑架:米勒法则的局限性

“7±2”是个平均值,不是铁律。实际设计中,有两个场景可以“突破限制”:

  1. 信息对用户“有意义”:比如球迷能轻松记住11个球员的名字,因为这些名字和“球队、位置、比赛记忆”绑定,形成了有意义的大组块;
  2. 用户“主动想记”:比如游戏玩家能记住10个技能按键,因为“赢游戏”的动力让他们愿意花精力去熟悉这些组块。

五、最后:米勒法则的底层启示

米勒法则的核心,不是“信息不能超过9个”,而是“别让用户的短期记忆‘负重前行’”。

用户用产品时,注意力是有限的——他们不想记密码规则,不想记功能位置,不想记填写步骤。好的设计,会像“信息打包工”一样,把零散的信息变成用户容易理解和记住的组块。

就像我们记手机号时,永远感谢那个把11位数字拆成3-4-4的人——好设计,会悄悄帮用户“减负记忆”

本文由 @颜曦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