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低温冰藏发电天赋,掺盐竟能激活翻倍,极端环境能源自给有望?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04日 21:56 0 aa

咱们冬天随手能摸到的冰,居然藏着发电的本事?

往里面加些盐,发电能力还能增强三个数量级。

西安交大团队花了几年啃的这块“硬骨头”。

不仅把研究发上了Nature刊,还为极端环境供电打开了新思路。

低温冰藏发电天赋,掺盐竟能激活翻倍,极端环境能源自给有望?

冰竟藏着发电的能力?

一开始,这研究的起点还挺“乌龙”。

2020年,申胜平教授团队做挠曲电实验时,学生发现低温下仪器冒出杂乱信号,还以为是水汽结冰影响的。

后来才知道是仪器灵敏度没调好,可就是这个小插曲,让团队盯上了“冰的挠曲电性”这个问题。

毕竟理论上绝缘体都有挠曲电性,冰没道理例外,抱着这份好奇,他们一头扎了进去。

不过研究哪有那么顺?

低温冰藏发电天赋,掺盐竟能激活翻倍,极端环境能源自给有望?

2021年团队第一次投稿,直接没被送审,编辑说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太浅,盐怎么增强冰的发电能力也没说清楚。

换别人可能就打退堂鼓了,可申胜平团队没放弃,反而沉下心打磨细节。

他们先从纯冰入手,把样品制备、温度控制这些实验环节反复优化,确保数据靠谱。

没想到在变温测试时,又有了意外收获。

在-110℃左右,冰的挠曲电出现峰值,后来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这是冰的表面发生了铁电相变。

低温冰藏发电天赋,掺盐竟能激活翻倍,极端环境能源自给有望?

与此同时,团队还翻遍了冰带电、接触起电领域的文献,一点点完善理论模型。

最后发现,他们建的挠曲电模型特别管用。

不仅能算出冰碰撞产生的电荷量,和之前风洞实验结果对得上,还能解释雷云中那种随温度变向的三极性带电结构。

就这么磨了两年,2023年他们把纯冰研究投稿到NaturePhysics,可论文里同时讲了冰的挠曲电、表面铁电、雷云充电三件事,审稿又卡了壳。

意外的帮手,铺平道路

关键时候,一位“帮手”审稿人帮了大忙。

这位接触带电领域的专家,不仅给了高度评价,还写了两份数十页带目录、附参考文献的意见,把团队的理论推导重新算一遍,逐点指出问题,甚至给了改进思路。

论文质量一下提了上去,最后成功发表,还被NaturePhysics邀请专家写评论,说这研究“可能为破解闪电之谜铺路”。

低温冰藏发电天赋,掺盐竟能激活翻倍,极端环境能源自给有望?

解决了纯冰的问题,但团队发现纯冰不足以支撑实际的力电转换应用。

团队往里面惨了点盐,意外发现非常有效,能使冰的挠曲电响应增强三个数量级,

团队又转头攻盐冰。

有了之前的经验,他们很快测试了八种盐的样品,还通过拉曼光谱看到盐主要聚集在冰的晶界上,掺盐还能让冰的晶粒变小。

更关键的是,他们做出的盐冰器件,其等效压电系数能和顶级压电单晶比一比。

低温冰藏发电天赋,掺盐竟能激活翻倍,极端环境能源自给有望?

而且这次团队学聪明了,写盐冰论文时只聚焦“盐怎么增强冰的发电能力”这一件事,还提前做“预审稿”,把实验、模型梳理得明明白白。

2024年12月投稿到Nature Materials。

申胜平教授后来回忆,2021年被退稿时的“薄弱点”,最后反倒成了两篇顶刊论文的核心,这也让他们明白,好点子得靠踏实钻研才能落地。

不过要让盐冰发电真正用起来,还有两道坎要跨。

低温冰藏发电天赋,掺盐竟能激活翻倍,极端环境能源自给有望?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道是力学疲劳:盐冰里有可流动的液体层,反复受力后晶界容易滑动,电能输出30小时左右就会衰减一半。

另一道是电学损耗:冰里的自由离子多,两边很难稳定积累高电压,这会影响能量利用。

不过团队也在继续研究。

回头看这几年,从一个实验小插曲到两篇顶刊论文,从被退稿到实地测试成功,西安交大团队把“冰发电”从好奇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技术方向。

低温冰藏发电天赋,掺盐竟能激活翻倍,极端环境能源自给有望?

现在虽然还有难题要解决,但至少我们知道,身边常见的冰,或许能在未来成为极端环境乃至外地星球里的“能源救星”。

说不定再过几年,南极科考站、月球基地里,真的会靠着冰和盐发电,那场面想想都觉得神奇。

当然,这事儿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很多看似普通的东西,可能藏着大潜力,关键是要有敢于探索的好奇心,还有面对困难不放弃的韧劲。

申胜平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沉下心钻研,哪怕是一块冰,也能闯出一片新天地,而极端环境能源自给的目标,也正朝着我们一步步靠近。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