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发现大学生用AI写作业,外国教授集体破防:等着毕业去麦当劳打工

今日新闻 2025年11月04日 21:50 3 admin

文|菊学姐,原创好文,欢迎转发分享。

很多人可能觉得,我们做自媒体写文章都是靠AI吧。

其实不然。诚实地讲,今年年初,deepseek爆火的时候,为了跟上热度和话题度,我的确用deepseek、chatgpt写过几篇文章,但文章的构思都是自己的。

真正用AI写过文章的朋友,应该懂得那种感受——AI写出的东西像极了一坨精致的屎,而且还是一个味儿。

说实话,我用AI写的文章流量并不高,甚至可以说非常低。所以,慢慢地我用AI的次数越来越少,目前为止我反正还没有对AI产生任何依赖。

发现大学生用AI写作业,外国教授集体破防:等着毕业去麦当劳打工

不过,听身边一些人说,他们写公文、写领导交代的事项,甚至写代码都是用AI完成,貌似国内AI的推广和认可度都还挺高。

在国内,这样的趋势也几乎见怪不怪了,大家仿佛正在麻木地等待被宣判被替代的那一刻。

最近,在网上刷到一段国外的视频,让我内心大为震动。

一位外国教授在课堂上,气得横眉冷目、面红耳赤,他大发雷霆质问学生:

发现大学生用AI写作业,外国教授集体破防:等着毕业去麦当劳打工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还有一些外国教授在课堂上发现有学生在台下,使用AI回答问题后,就径直走到学生面前,直接夺过学生手里的Pad,当场用无情铁手狠狠掰断,然后顺势扔了出去。

发现大学生用AI写作业,外国教授集体破防:等着毕业去麦当劳打工

还有教授发现,学生用AI写经济学作业,于是大发雷霆,甚至毫无留情地呵斥道:

发现大学生用AI写作业,外国教授集体破防:等着毕业去麦当劳打工

为了不让学生们使用AI,教授们甚至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快速识别谁使用了ChatGpt的能力,并幽默地表示自己一定会将这些学生的简历转发给麦当劳。

估计很多人会觉得,无论外国教授还是国内教授,他们对学生使用AI的反应都过度了,甚至有人揣测是因为AI动摇了教授们的铁饭碗,所以教授们才会气急败坏。

使用AI就真的这么恐怖吗?为什么不能当AI是一个工具?

对于这个问题,我站教授们这边。其实,不止大学生们使用AI要适度,所有普通人都是如此。

大学生不当使用AI增多,导致论文“AI味儿”渐浓;普通人不当使用AI增多,导致短视频、图文等内容“人味儿”越来越淡。

发现大学生用AI写作业,外国教授集体破防:等着毕业去麦当劳打工

更恐怖的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AI也会骗人,而且还会编论文。它写的论文貌似有理有据,甚至案例丰富翔实,实际上案例、数据却都是杜撰的。

其实,这才是最值得我们警惕的地方。

AI的可怕,不在于它比人聪明,而在于它让人慢慢放弃思考。

当人类不再去验证事实,不再去质疑,不再去琢磨“为什么”,而是习惯于一句“让AI帮我”,那一刻,人类的退化就已经开始了。

发现大学生用AI写作业,外国教授集体破防:等着毕业去麦当劳打工

当AI被人类投喂垃圾,人类也在吃回自己的垃圾。

现在网上充斥着大量的“AI内容”——几分钟写完一篇,几秒生成一张图,看似高效,实则空洞。

这些文章没有灵魂、没有情感、没有逻辑,只是词语的排列组合。

而更可怕的是,AI的学习方式就是“吃掉全网内容再消化”。

当人类源源不断地投喂AI这些“精致的废话”,AI就会在这种垃圾中反刍出更多的垃圾。

于是,内容越写越假,思维越来越浅,创作越来越“模板化”。

到最后,AI写的东西越来越像人,而人写的东西,反而越来越像AI。

发现大学生用AI写作业,外国教授集体破防:等着毕业去麦当劳打工

人类对AI的误用,正在加速智力和创造力的衰退。

过去,学生写论文要查资料、看文献、组织语言,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思维的训练。

现在只需一句“帮我写一篇××主题论文”,几分钟一气呵成。

看似节省时间,实则丧失了最宝贵的“脑力锻炼”。

当大脑长时间不需要动,它就会像肌肉一样萎缩。

创造力的火花,往往来自于反复思考、失败、修正。

而AI时代的年轻人,越来越害怕“思考带来的痛苦”,于是他们选择“让AI想”。

久而久之,真正有思想、有灵魂、有深度的人将越来越少。

发现大学生用AI写作业,外国教授集体破防:等着毕业去麦当劳打工

当思考能力退化,人类将被AI“夺舍”。

你以为AI只是帮你“加速工作”,但它正在悄悄接管你的思维模式。

一旦你习惯于让它替你写、替你答、替你想,你就不再是AI的“主人”,而只是一个“工具使用者”。

未来,当AI能模仿人类语言、情绪、逻辑,甚至生成一整套“人格系统”时,如果人类的思维已经被AI格式化,那我们又拿什么去区分“人”与“机器”?

那时候,人类或许不会被AI毁灭,而是被“取代”。被取代的,不是身体,而是思想。

请珍惜“人味儿”——那是AI永远学不会的东西。

人类的思考,确实有漏洞;人类的表达,确实会犯错;

但正因为这些不完美,我们才显得真实。

一个能感受情绪、能从错误中学习、能在矛盾中成长的人。远比一个永远正确、却没有温度的AI更可贵。

所以,不要害怕AI,而要害怕“丧失人味儿”。

当我们把一切交给AI去写、去想、去判断时,人类的灵魂就会一点点被稀释。

直到有一天,我们再也分不清,到底是AI在模仿人,还是人活成了AI。

愿我们都还能保持那一点笨拙的思考、那一点真诚的表达。


菊以高洁会渊明,吾以文会友。曾是多年医学编辑的我,现为两只小棉袄的妈妈,每天努力码字,只愿为千万家庭带去专业、有趣、独特的教育观点。原创不易,你的认可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菊学姐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