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讯10月31日电,10月31日,三星半导体宣布与英伟达携手打造人工智能(AI)工厂,标志着三星在AI驱动制造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据介绍,通过部署超...
2025-11-01 0
当前,人形机器人在工厂场景的发展正受到多方关注,其能否顺利融入并普及,成了行业内外讨论的焦点。
投资公司HumanoidGlobal的首席执行官沙哈德・萨米米对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发展趋势等有着深入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外界对其前景的判断。
同时,该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吸引着众多目光,美国高盛公司和美国《福布斯》商业洞察都对市场规模做出了预测。
工厂面临劳动力短缺难题,虽寄望人形机器人施以援手,但因诸多隐忧,对其应用持审慎态度,可见,人形机器人于工厂领域的发展,仍有不少难关等待攻克。
若要实现人形机器人于工厂的广泛普及,价格堪称一道难以逾越的关键关卡,其高低与否直接关乎着普及的进程与前景。
投资公司HumanoidGlobal的首席执行官沙哈德・萨米米透露,现在每台人形机器人成本约5万美元,这对多数中小型工厂来说实在太贵。
毕竟有些特定任务的自动化方案成本更低,小规模作业时还更可靠,自然没人愿意花大价钱尝鲜。
值得欣慰的是,价格下降乃大势所趋,萨米米称,当价格回落至5000至10000美元区间,整个行业将实现从自动化向自主化的转变。
到那时,机器人就能成为实用的劳动力补充,像灵活的“临时工”一样随需求调配。
尽管具体时间表尚不明晰,但萨米米预估,2030年前将有重大突破,并且,其成本下降曲线会如工业传感器、太阳能电池板等颠覆性技术一般,越往后降幅越显著。
这背后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在驱动。
美国高盛公司预计该市场十年内将达380亿美元规模,美国《福布斯》商业洞察则预测增长更快,到2032年将达660亿美元。
只要价格到位,再加上领先工厂验证了投资回报率,人形机器人普及的临界点很快就会来。
当下,全球劳动力短缺问题愈发凸显,这一状况恰为人形机器人创造了发展契机,使其得以在劳动力市场的空缺中崭露头角,探寻属于自身的广阔天地。
美国高盛公司预估,此市场在未来十年内规模将达380亿美元,而美国《福布斯》商业洞察的预测更为乐观,其认为到2032年,该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至660亿美元。
就美国本土情况来看,预计至2033年,制造业工人将短缺190万,如此状况,极有可能对美国重振工业的努力造成威胁,使其振兴之路面临重重阻碍。
工厂本应是人形机器人的天然舞台,很多制造商早就用上了机械臂和协作机器人做重复活,而人形机器人更厉害,不用花大价钱改造工厂布局,就能融入人类的工作环境。
萨米米说它们专为人类环境设计,既能操作工具、搬运物料,又能跟人一起干活,这点特别契合工厂的需求。
但工厂老板们顾虑也不少,服务机器人打翻托盘损失不大,可工厂里机器人要是出点错,很可能造成严重损害。
所以目前人形机器人只敢在低难度、简单任务里练手,比如把箱子从A点搬到B点这类风险可控的活儿。
即便如此,已经有不少企业抢先试水,德国奥迪、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汽车制造商,还有美国亚马逊都在生产或仓储环节用上了人形机器人。
制造业向来变革慢,工厂设备贵、用得久,管理者最怕引入不稳定的新东西影响生产或引来监管问题。
萨米米觉得风险评分评估和独立监测能慢慢打消这些顾虑,但眼下人形机器人必须先满足行业对安全、稳定性和可信度的严苛标准,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其实人形机器人不是来抢工作的,而是要跟人类搭伙干活。
美国制造业的韧性,就看能不能用好新技术,把人类和机器的优势结合起来。未来的劳动力体系,本质上就是人类能力和机器能力的混合体。
短期内,外骨骼装置可能会先普及起来,萨米米说这东西能给工人“超能力”,让他们举重更轻松、操作更精准,算是人机协同的第一步尝试。
这种技术既能帮工厂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又能减轻工人负担,算是双赢的选择。
当然,人形机器人不会一下子改变制造业,成本和风险还没完全解决,未来几年它的应用肯定是慢慢推进的,不同工厂的普及速度也会不一样。
但大方向很明确,人形机器人和外骨骼这些技术,肯定能填补劳动力缺口,还能提高生产效率。
那些愿意早点试验、一直关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工厂,以后肯定更有竞争力,毕竟随着技术发展,人和机器的工作界限会越来越模糊。
当工厂里既有人类的指令声,又有机器的应答声,全新的工业图景就真的来了,这事儿不光考验技术水平,更考验怎么把人和机器的力量巧妙结合起来的智慧。
人形机器人闯工厂的路,眼下还走在关键的爬坡阶段。
价格从5万美元往亲民区间降,是打开普及大门的钥匙,而全球劳动力短缺的大背景,又推着工厂不得不把它当成新选项。
虽然现在工厂又盼又怕,既想靠它补人力缺口,又担心风险不敢放手用,但像奥迪、亚马逊这些企业的试水,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
未来的方向很清晰,它不是来替代人,而是和人搭伙干活,外骨骼先普及就是很好的信号。
等到成本、安全、稳定性这些难题都解决,人和机器默契配合的工厂新图景,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就能从设想变成日常,而那些早做准备的工厂,注定会在这场变革里抢得先机。
相关文章
 
                            
                            人民财讯10月31日电,10月31日,三星半导体宣布与英伟达携手打造人工智能(AI)工厂,标志着三星在AI驱动制造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据介绍,通过部署超...
2025-11-01 0
 
                            
                            据2025年10月31日《晚点LatePost》报道,淘宝闪购将于11月1日正式推出连锁便利品牌“淘宝便利店”,以闪购仓形态实现“24小时营业、30分...
2025-11-01 0
 
                            
                            当前,人形机器人在工厂场景的发展正受到多方关注,其能否顺利融入并普及,成了行业内外讨论的焦点。投资公司HumanoidGlobal的首席执行官沙哈德・...
2025-11-01 1
 
                            
                            时间来到11月1日,随着时间正式进入到11月份,各家手机厂商集中发布新机的那波新机潮已经过去,在10月份各家手机厂商陆续更新了自己的旗舰系列和部分中端...
2025-11-01 1
10月31日消息,科技媒体FT 10月31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在2025财年第4财季(截至9月27日)财报电话会议上,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2025-11-01 1
10月22日,OPPO年度旗舰Find X9系列正式开售。开售10天,该系列出货超过100万。值得注意的是,OPPO日前也在西班牙举办了Find X9...
2025-11-01 1
 
                            
                            Ocean Physics Technology(简称OPT)品牌于2020年始创于上海,我们秉承着“应用场景、水下先进知识技术普及与引进”、“国产水...
2025-11-01 1
证券之星消息,同兴科技(003027 10月30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投资者提问:董事长在前几天的长江经济带环保产业创新推进会上提...
2025-11-01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