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AI浪潮下,这轮科技周期有何不同?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5日 11:57 0 admin

今年,科技投资一直是全球最火热的主线;这些日子,随着科技巨头的财报陆续发布,依然抢占着头条位置。

我看到,摩根士丹利预测2026年将是AI服务器硬件爆发元年,英伟达新平台带来的机柜需求可能翻倍增长。台积电更是启动连续四年涨价计划,先进制程涨幅最高达10%,被业界称为“AI时代以来首次长期涨价行动”。

这些消息让人看得热血,可是到了这个阶段,科技股该怎么投呢?

有人说,现在投科技就像站在火山口跳舞,刺激但危险。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场舞蹈的节奏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

01

从ChatGPT到AI编程,商业闭环正在形成

还记得两年前ChatGPT刚出来时的惊艳吗?当时大家更多是新鲜感,觉得这玩意儿能聊天挺有意思。但现在不一样了,AI已经开始真正赚到钱了。

看看海外市场,AI编程工具已经能替代1-2年级程序员的部分工作,Cursor这样的产品年化收入已经冲到9.5亿美元。

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是,程序员们开始用AI写代码,这些代码又训练出更强的AI,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的飞轮。

AI浪潮下,这轮科技周期有何不同?

数据来源:The Information,申万宏源研究,截至2025/08

OpenAI的年化收入从去年初的10亿美元飙到今年8月的120亿美元,增速快得惊人。同期Anthropic的年化收入达到50亿美元,我自己今天还在上面续了费,贡献了一丢丢收入。(数据来源:The Information,申万宏源研究,截至2025/08)

这说明AI不再是烧钱的实验室玩具,而是开始变成能产生真金白银回报的生产工具。算力、模型、应用这三驾马车终于跑起来了,而且越跑越快。

更关键的是技术本身的突破。GPT-o1引入强化学习后,AI的逻辑推理能力大幅提升,从一个文科偏科生变成了数理化全能选手。国内的DeepSeek R1更是把这套方法开源了,让更多公司能够参与进来。

AI浪潮下,这轮科技周期有何不同?

数据来源:Measuring AI Ability to Complete Long Tasks,arXiv:2503.14499v2 [cs.AI] 30 Mar 2025

目前AI agents可以自主完成人类大约需要2小时才能完成的任务,但如果目前指数级增长的趋势继续下去,每7个月就翻一倍,那么4年后它们将能够完成人类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

02

这轮科技浪潮还有多大的空间?

落回投资,上周三季报刚披露完毕,不管有没有买科技股,许多基金经理都对这轮科技浪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我在梳理的时候,特别留意了易方达的科技团队,蔡荣成在季报里的几句话让我印象比较深。

AI浪潮下,这轮科技周期有何不同?

他也认为,“伴随着模型能力的持续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商业层面逐步形成闭环。”

“当确定性的商业前景展开时,从芯片到服务器到数据中心,参与者正以逼近物理极限和资本极限的投入来加速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科技的奇点时刻即是当下。”

这话听起来有点激动,但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AI浪潮下,这轮科技周期有何不同?

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如火如荼,算力需求的增长速度是过去难以想象的。为了支撑这些算力,电源解决方案的价值到2027年可能增长超过10倍,液冷散热成为标配后单机柜价值也在持续攀升。更不用说PCB基板、高速互联这些关键部件的规格都在不断升级。

整个产业链的价值都在被重估,这是从上游芯片到中游服务器再到下游应用的全面升级。

技术领先者会获得更多资源,算力和商业闭环的飞轮会越转越快,而落后者被甩开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这种马太效应在科技行业尤其明显。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蔡荣成也在季报中提到,AI对电力的庞大需求或会催熟核聚变技术,对计算速度的极致要求会加速光技术和量子计算的渗透。

过去那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技术,在现在这种研发密度和资本密度下都可能加速突破。

科技进步正在进入一个非线性增长的阶段。

03

怎么抓住这波机会?

面对这样历史的机会,有着前所未有的激动、兴奋和恐慌。当星辰大海就要变成现实的过程中,泡沫也必然和技术创新一起,构成推动科技历史进程的正反两面。

如何才能抓住这波机会?

或许可以借鉴下蔡荣成的投资理念:在大的行业趋势中,寻找价值创造能力强或者价值重估空间大的企业,获取中长期稳健的超额收益。

这个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需要极深的产业理解和超强的前瞻判断。对于从计算机行业研究员一路做到TMT组组长,再到现在管着三只科技基金的蔡荣成来说,已经了然于胸。

他特别强调两个维度:一是供需框架,二是周期思维。

蔡荣成会从供给和需求的弹性去寻找机会、躲避风险,拒绝线性外推,坚持独立思考。在科技行业这种变化快、波动大的领域,这种思维方式尤其重要。

更难得的是,他对回撤控制非常重视,尽量不参与零和博弈,在不亏大钱的框架里寻找弹性。这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太重要了——赚钱固然爽,但守住本金才是长期胜出的关键。

AI浪潮下,这轮科技周期有何不同?

数据来源:Wind,韭圈儿App,截至2025/11/03

他管理的易方达科技创新(007346)成立以来累计收益超300%,他接手以来的累计净值增长率也高达112.74%。

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

蔡荣成会有一套选股清单,核心就三点:成长的弹性、持续性和稀缺性。

他会问自己几个问题:这家公司的增长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高增长能维持多久?供给是否足够稀缺甚至不可替代?

他还会看企业的留存收益能力——一波成长下来能积累多少现金,降速后还能不能正常积累。

这个视角很务实,因为现金流才是真金白银,才能穿越周期。他还特别关注供需关系,会判断什么因素能扭转供需平衡,供给过剩的时间点在哪里。

AI浪潮下,这轮科技周期有何不同?

从持仓来看,他重点布局了电子、通信、计算机等科技核心赛道。

前十大重仓股里既有阿里巴巴这样的平台型公司,也有工业富联、中芯国际、沪电股份这样的产业链关键环节。

这种配置思路既能抓住大趋势,又能在细分领域找到阿尔法。

我看到,他管理的易方达科技先锋(A类:025918;C类:025919)即将在11月12日至11月18日发行,大家可以关注下。

时机上看也不错。最近科技板块正在调整,估值回到相对合理位置,而产业趋势正在加速兑现。从AI应用到算力基建,从国产替代到出海拓展,可投资的方向很多。

在这个时点布局,既能分享产业成长的红利,又能享受估值修复的弹性。

当然,科技投资注定是一场长跑,短期波动在所难免。

不过,如果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我们确实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拐点上。AI带来的不仅是某个行业的变革,而是整个经济范式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利用AI技术或者受益于AI发展的公司,会成为新时代最稀缺的资产。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