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中国同意恢复对欧芯片供应, 荷兰用 28 天读懂谁才是产业链关键

排行榜 2025年11月08日 14:59 3 admin

#11月·每日幸运签#

11 月 7 日,荷兰首相迪克・斯霍夫在巴西贝伦市的气候峰会期间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中方已通知荷兰,将允许恢复从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向欧洲供应芯片,这一举措预计会显著改善欧洲汽车工业的状况,对德国汽车工业也将产生积极影响。这一消息,让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中荷半导体博弈出现阶段性转折。

事件的起因要追溯到 10 月中旬,荷兰政府以担忧欧洲关键技术流失为由,对隶属中国闻泰科技的安世半导体采取干预措施。在此之前,该公司被报道存在严重管理问题,随后总部位于荷兰奈梅亨的安世半导体中国籍的首席执行官张学政被停职,荷兰方面声称此举是为了维护荷兰及欧洲的经济安全。而在 9 月底,荷兰政府就已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强制接管,这直接导致全球车规级芯片供应陷入停滞,多个国家的车企被迫停产。


中国同意恢复对欧芯片供应, 荷兰用 28 天读懂谁才是产业链关键


事实上,这背后是美荷的勾结操作。在美国发布穿透性出口管制规则的第二天,荷兰就率先接管中企子公司,成为第一个动手的国家,其核心目的就是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把成熟制程芯片也纳入对华封锁体系,安世半导体成了这场政治操弄的牺牲品。对此,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做出回应,允许员工无视荷兰总部的任何指令,坚持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中国同意恢复对欧芯片供应, 荷兰用 28 天读懂谁才是产业链关键


中方同意恢复芯片供应,并非妥协,而是出于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不想因为 “一刀切” 的反制措施影响到更多友好国家和无关国家的利益。禁令生效后的 28 天里,欧洲车企一片哀嚎,欧盟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安世半导体无法保证按期交货会给欧洲汽车产业带来灭顶之灾,德国汽车制造商协会也表示供应中断将导致德系车停产。

对此,有人说荷兰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以为能拿捏中企,结果让自己国家的相关产业陷入困境;也有人表示,中国的让步不是软弱,而是有底气的表现,既顾全了全球产业链,又没放弃自身权益;还有人提到,阿斯麦还仰仗中国市场,荷兰对华贸易依赖度不低,这么做根本得不偿失;不少网友感叹,经济问题就该用经济方式解决,把商业行为政治化,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荷兰政府的此次操作违反了公平的国际商业逻辑,破坏了商业契约和企业预期,是对企业自主权的粗暴干预。从本质上看,荷兰是在替美国 “补刀”,按照美国的要求更换安世半导体中方首席执行官及调整治理结构,以此避免受到美国 “穿透规则” 的制裁。但荷兰显然低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安世半导体的芯片在汽车、医疗设备、工业机械等领域应用广泛,一旦停供,整个欧洲产业链都会陷入混乱。

中方恢复供应并非无条件,中企已经亮明底线,要求恢复中国籍 CEO 职务、消除 “窃取技术” 的不实指控,同时拿回对安世半导体的完整控制权,只有这些诉求得到满足,芯片供应才能真正全面恢复。值得注意的是,在荷兰接管公司后,安世中国已经启动独立运营,加快建设本土供应链,此次豁免政策既能优先保障国内市场供给,也为本土替代产能争取了宝贵时间。即便后续谈判不顺利,中企也具备维持核心产业链运转的能力,拥有打持久战的筹码。

其实,荷兰离不开中国工厂的支持,安世半导体短期内找不到替代者,另一方面欧洲在批评荷兰的鲁莽做法,而美国则暂停了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一年,让荷兰独自面对后果。

荷兰该吸取的教训十分明确,首先不能随美起舞充当打手,损害他国投资者正当权益的同时,也会破坏自身的国际信誉;其次不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用行政手段插手企业内部事务,这种背离契约精神和市场原则的行为,会让所有国际投资者失去信任;最后要认清全球化时代的产业规律,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合作,单边霸凌和丛林法则早已行不通。

中方称坚决反对荷方的歧视性做法,而中国的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体系,也为保护中企合法权利提供了有力保障。如果荷兰政府继续执迷不悟,不仅会失去庞大的中国市场,还可能面临中企通过国际法律途径提出的索赔。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芯片风波再次证明,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只会两败俱伤,只有尊重市场规则、坚持互利共赢,才能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