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从信息共享到全球协作,中国-CABI战略合作30年成果惠及多国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9日 15:23 0 aa

2025年正值中国加入CABI三十周年。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植物生物安全国际会议上,中国加入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同步举办。来自中国、CABI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代表齐聚一堂,回顾双方在农业生物安全领域的三十年合作硕果,共商全球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CABI首席执行官丹尼尔・埃尔格、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特别顾问夏敬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邓诣群等出席活动并致辞。孙坦表示,中国与CABI的三十年合作,是国际农业科技协作的成功典范,从早期的信息共享到如今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双方共同书写了“科技赋能粮食安全”的新篇章。

活动现场播放的成果宣介视频,展示了这段跨越四十余年的合作历程:自1980年开启农业信息领域合作,1995年中国正式加入CABI成为成员国,2008年共建中国农业农村部-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合作网络逐步拓展至欧洲、东亚、东南亚等地,形成覆盖边境监测、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的全球协作体系。三十年来,双方依托联合实验室及其下辖的安徽、山东、内蒙古、云南四大分中心和瑞士欧洲实验室,在跨境病虫害防控、外来入侵物种治理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联合研发与技术推广,中国与CABI共同构建起中国-东南亚跨境作物重大病虫害主动防御屏障,在云南边境部署昆虫雷达站、高空探照灯等设施,结合寄生蜂等生物防治技术,实现了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害虫的绿色可持续控制,相关经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推广。在人才培养方面,双方通过学者互访、联合培训等机制,累计培养数百名农业科技人才,中国农科院副研究员郭井菲等青年科学家通过CABI欧洲实验室交流,为国内病虫害防治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在当天的圆桌论坛上,CABI成员国事务主任张巧巧与夏敬源、孙坦等嘉宾围绕“生物防治创新”“南南合作深化”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嘉宾们一致认为,三十年合作不仅推动中国植物保护技术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型,更通过南南合作项目,将赤眼蜂防治技术、智能防控设备等中国经验推广至缅甸、老挝、卢旺达等国家,帮助当地建立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助力农民增收与粮食增产。(光明网记者宋雅娟)

来源: 光明网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