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揭秘!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为何赴深海采集“源火”

AI科技 2025年11月01日 19:23 2 admin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穗记者 姚嘉莉 通讯员 杨帆 李早花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将于11月分别奔赴港澳广深4座城市,来自南海1522米深处的“源火”将点燃科技与体育跨界融合的盛会。11月1日,一场汇聚深海科技与体育精神的海洋专题科普讲座在广东科学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解密第十五届全运会与残特奥会海底源火采集的幕后故事,带领公众走进我国自主深海科技的“硬核世界”。

揭秘!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为何赴深海采集“源火”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主办,广东科学中心、广州科普联盟共同承办,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十五”届全运会“源火采集”执行组副组长冯强强主讲。作为源火采集装置方案设计、研发与集成的核心负责人,冯强强现任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技术方法研究所深潜室主任,长期深耕海洋调查技术与深海机器人研究。

“为何奔赴深海采火?”“源火采集地选在何处?”“如何突破技术难关实现深海采火?”为了更好地向公众普及源火采集装置研发中的技术瓶颈与攻关细节,冯强强以《“海马”号深海采火记》为主题将公众关切的问题深入浅出地向公众娓娓道来,带观众近距离感受我国科研团队的创新实力。

揭秘!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为何赴深海采集“源火”

据冯强强介绍,源火采集的关键地点锁定在南海“海马冷泉”这片深海中的“绿洲”,因为这里独特的生态秘境,更蕴藏着可燃冰等珍贵资源。而前往“海马冷泉”完成采火任务的核心装备,正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马”号4500米级遥控作业型潜水器(ROV)。

据了解,作为国家863计划重点科研成果,“海马”号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研发,历经6年攻关实现了我国大深度遥控潜水器自主研发“零的突破”。其最大工作水深达4500米,配备主从式7功能与5功能机械手,可精准完成定高、定深、定向作业,至今已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西太平洋矿产资源勘探等任务中屡立奇功,曾发现我国管辖海域首个海底巨型活动性“冷泉”(命名为“海马冷泉”),还曾荣登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创新驱动”彩车,斩获“两院院士评选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自然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重量级荣誉。

揭秘!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为何赴深海采集“源火”

此次科普讲座结合第十五届全运会与残特奥会这一全民关注热点,既是对我国深海科技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科技与体育跨界融合的生动实践。讲座内容深受观众喜爱,现场,不少观众和专家交流,深入了解我国深海科技成就。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分享“海马”号的采火故事与科研历程,激发公众对海洋探索的兴趣,向公众更好地弘扬“科学、实干、自强、创新”的“海马精神”,助力提升全民海洋科学素养,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凝聚更多社会力量。

主办方供图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