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94 PPD视觉极限获实证:视网膜分辨率研究新突破,为VR/AR硬件迭代指明方向

今日快讯 2025年11月07日 06:59 3 aa
🤖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前文介绍了RealizeMusic音乐平台将于11月

94 PPD视觉极限获实证:视网膜分辨率研究新突破,为VR/AR硬件迭代指明方向

今年早些时候完成“试运营”后,由RealizeMusic(系DevolverDigital联合创始人Mike Wilson 联合创立的工作室)推出的音乐平台RealizeMusic:Sing,将于11月13日正式上线。该平台坐拥超100万首授权曲目的音乐资源库,核心定位为将歌唱打造为传递快乐的表达载体。尽管2024年2月试运营阶段收到部分用户反馈与批评,但其新版本已针对性优化访问模式,并扩充了功能矩阵。

剑桥大学与Meta公司的联合研究团队近期发布一项研究成果,证实人类“视网膜”分辨率显著高于行业内普遍引用的每度60像素(PPD)标准。

在头显设备领域,产品规格表通常仅标注面板分辨率,但实际决定视觉体验的核心指标为角分辨率——即视野每度范围内的像素数量(PPD)。以极端场景为例,若两款头显采用完全一致的面板配置,其中一款的视野宽度为另一款的两倍,则其角分辨率将相应减半。

自Oculus于十余年前广泛展示DK1头显以来,平价头显的角分辨率已实现跨越式提升:从仅6 PPD(该分辨率下视觉水平符合法定盲人判定标准)逐步迭代至当前的25 PPD;而Apple Vision Pro、三星Galaxy XR等高端机型的角分辨率已达到35 PPD左右,Varjo XR-4的中心视场区域更实现51 PPD的超高指标。但人类视觉系统究竟能够分辨多大的PPD差异,始终是行业关注的核心问题。

94 PPD视觉极限获实证:视网膜分辨率研究新突破,为VR/AR硬件迭代指明方向

在XR行业中,60 PPD被普遍视为 “视网膜级” 分辨率的临界值,理论上该指标可对应 20/20 标准视力。例如,Meta数年前推出的Butterscotch原型机(PPD为56)便被描述为 “接近视网膜级” 体验。然而,AR与VR领域的专业人士长期以来对60 PPD这一数值的科学性持质疑态度。

2024年早些时候,笔者曾试用 Meta推出的 90 PPD“超越视网膜级”Tiramisu 原型机。尽管该演示设备未搭载动态分辨率调节功能,但研发团队透露,其在实验室环境中已完成相关参数调试,并可清晰辨识 60 PPD与90 PPD之间的视觉差异,不过该结论仅基于小范围测试场景。

如今,剑桥大学的三名研究人员通过对18名受试者的系统性实验,正式证实60 PPD并非人类视觉细节感知的极限。该研究论文的三位作者分别为剑桥大学研究员、Meta应用感知科学团队成员,以及同时隶属于上述两家机构的研究人员。

实验设计如下:研究团队将一台27英寸4K显示器置于可调节电动滑轨上,滑轨距受试者1.6米,受试者头部通过下巴托固定,需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辨识特定视觉特征。实验过程中,受试者需接触两类刺激源:一是方波光栅图案(含有色与无色两种类型),二是文本(含白底黑字与黑底白字两种呈现形式)。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解释,选用方波光栅开展视觉实验的依据是,此前研究已证实 “人类视觉系统的基础视觉检测器或已针对类似波形完成进化优化”。

为实现分辨率变量控制,研究人员通过调节显示器与观察者的距离(范围为1.1米至2.7米)、对图案进行空间频率上采样或下采样,以及调整视角(范围为0°、1°至20°)等方式构建多组实验场景。有关实验方法的完整细节,可查阅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相关论文。该论文不仅详细阐述了感知科学研究的实施流程,其研究结果更对VR与AR行业的技术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研究数据显示,受试者平均可分辨的灰度细节分辨率高达94 PPD,红绿色调图案分辨率为89PPD,黄紫色调图案分辨率为53 PPD。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一名受试者的灰阶分辨能力达到120 PPD,这表明部分人群的“视网膜”阈值已达到行业普遍认知标准的两倍。

尽管研究证实了更高PPD的可行性,但量产头显要实现这一技术指标仍面临较长周期。Meta 的Tiramisu原型机仅在33°视场角下实现90 PPD,而其迭代版本Tiramisu 2已调整技术目标,计划在90°视场角下实现60 PPD,以达成各项性能参数的平衡。从实际体验来看,即便PPD为56的头显设备已能提供高度逼真的视觉效果,因此短期内行业或不会为追求极致分辨率而牺牲设备的其他核心性能。

不过,此类正式研究对于明确人类视觉分辨极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同时也印证了一个行业共识:相较于发展已趋于成熟的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领域,VR与AR硬件仍存在数十年的技术迭代空间,未来有望实现持续性的突破性改进。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验采用的固定显示系统与具备位置跟踪功能的VR头显存在本质差异——后者可通过用户头部的自然微小运动,自发实现时空超采样效果,这一变量未在本次实验中得到体现,其对PPD感知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