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在创新中“出圈”在交流中聚力

今日快讯 2025年09月26日 22:39 2 aa

冀匠创新闪耀华夏

大型多波束天线、基于激光扫描的螺旋式平车机自动控制系统、缩微胶片……一件件“硬核”创新成果,颇具科技范儿;一项项高精尖技术,吸引众多嘉宾纷纷“打卡”。

长江滚滚新潮起,巴山秋盛匠星聚。连日来,在重庆举办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众多大国工匠、劳模技能人才走进河北展区,观摩创新成果、探讨创新感悟、打卡美丽河北,在融合交流中更加坚定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在创新中“出圈”在交流中聚力

河北展区创新成果受到全国各地劳模工匠和技术人员的追捧

敢为人先,冀匠创新“硬核”出圈

缩微胶片,是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人才、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乐凯医疗研发部首席技师张宏伟带到大会现场的展品,也是冀匠创新成果的“出圈”杰作。

“乳剂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乳剂颗粒精度更是胶片的‘生命线’。”为了解决档案信息系统资料存储难题,张宏伟和团队成员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失败后,最终将颗粒精度由0.1微米成功提升至0.05微米以内,相当于提升了头发丝直径的六百分之一。如今,1平方厘米的缩微胶片,即可存储一张A4或A3纸上的内容,时间长达500年。“目前,我们完全掌握了乳剂颗粒精度控制技术,并且推动缩微胶片由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垄断,为国家档案系统的信息安全提供了保障。”铿锵有力的声音,既是对自己的肯定,更是张宏伟对行业的坚定。

大会期间,占据河北展区面积最大的莫过于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模型,也是国内第一批矿石码头的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有梦想,就要坚持,而且还要为这个梦想不断地去努力、去拼搏。”说这话的是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人才、河北港口曹妃甸港矿石码头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宋涛,也是该系统的主要研发者。

面对矿石码头物料特性差、作业工况复杂等原因和迫切的堆取料机智能化转型的需要,宋涛时常加班到深夜,周末也很少休息。“港口生产繁忙,我们只能在堆取料机的作业间隙,见缝插针地安装和调试。有时为测试一组数据,需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宋涛说,那段时间他和团队成员先后攻克自动定位技术、防闷斗技术、防撞技术、恒流量技术等多项技术难题,成功研发了如今的矿石码头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这套完全自主研发的系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来的。改造前,需要6个人在现场作业;改造后,2个人在集控室便可远程监控6台堆取料机自动作业。”面对国内同行的问询,宋涛详细介绍着创新成果的成效和特点。

“八年磨一剑,一脚功自成。”是此次大会上,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人才、国网冀北电力公司唐山供电公司二次检修中心特级技师李征创新研发“变电站铅酸电池智能修复箱”历程的缩影。面对蓄电池无损修复难题,他研究了整整8年,准备放弃时,有些生气的李征抬起脚踢到了修复箱上,没想到一直困扰业界的除硫难题却被化解了。“它利用我们自主研发的适应变频斜振技术,真正实现了对铅酸蓄电池的无损修复。”虽然是以“模型+名称”且放在河北展区一角上,但还是被全国电力行业劳模工匠给“翻”了出来,纷纷上前沟通交流。

精密部件、智能系统、非遗技艺……一件件凝聚冀匠智慧和心血的创新成果,在全国展台上“硬核”出圈、熠熠生辉,全方位展现着新时代河北产业工人敢为人先的突破精神。

交流互动,匠心激荡聚力共赢

“参加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劳模工匠学习切磋,我内心充满激动与荣幸。”连日来,参加开幕式、聆听院士专家讲座、与同行交流,让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人才、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机器人研发工程师孙宁感触良多。

孙宁告诉记者,穿梭于各展区,看到机器人踩着BGM登场、伴着动感节拍跳舞、上下跳跃等,他都会停下来驻足观察。“无论是精密的手工技艺,还是巧妙的工具改良,都体现了他们对细节的极致把控和对难题的创造性解决。这对我启发很大。”交流学习中,孙宁表示,“一个微小的振动控制、一个路径规划的优化,往往需要成千上万次的试验和打磨。这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韧劲和‘精益求精’的执着,是我们这个行业乃至所有行业创新突破的基石。”

记者注意到,在河北展区的各个展板、展品前,来自不同行业的参观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工匠们交流心得。不仅如此,参观期间工匠们也相互取经、碰撞出创新火花。

在河北展区,国网山西大同供电公司“赵国伟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赵国伟,不是拿手机拍照就是与劳模工匠沟通交流。“这项创新成果应用场景怎么样”“这款机器人怎么化解电磁场的干扰”“河北的职工创新有哪些激励举措”……与对应劳模工匠的深入交流探讨,赵国伟收获满满。“这次来咱们河北展区学习,李宁创新工作室的创新创效,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的输电线路预绞丝带电修补地线作业机器人,国网邯郸供电公司创新工作室成员的讲解,拓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拔高了思维,可谓收获颇丰。”走出河北展区的赵国伟表示。

来自重庆工程大学的数十名师生走进河北展区,大家被技艺精湛的“大国重器”所吸引,纷纷拍照打卡;或被技能成才的劳模工匠故事所打动,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智慧。“在全国高规格的创新展会上,一次性看到这么多创新成果,特别是河北展区中的匠魂鎏金篇章,让我们从历史的齿轮中感悟到如何守匠心、铸匠魂,更加坚定了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师生们纷纷表示。

装备制造领域的“大拿”来了,电力行业的劳模工匠来了,港口系统的研发团队来了……连日来,河北展区的参展嘉宾不断,纷纷对冀匠创新成果竖起大拇指。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记录、一路讨论。不管是参加交流大会的劳模工匠,还是参展的职工、嘉宾都收获满满。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大国工匠学习,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为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来源:河北工人报 文/记者高会坡 摄影/记者林峰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