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潮评丨“中国就是未来”的含金量仍在不断上升

今日快讯 2025年09月28日 23:59 3 aa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潮评丨“中国就是未来”的含金量仍在不断上升

图源:环球网

据环球网报道,美国博主克里斯蒂安·格罗西近日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时,试用了一款能够辅助行走跑步的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他于9月25日在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上传视频分享了自己的体验。“天啊!它在替我移动!”视频中,格罗西戴着设备走动并试着奔跑,他兴奋地说:“我根本没用力,但是我跑得却这么好!”格罗西不禁感叹:“这是我见过最酷的东西!” “伙计们,中国是我这辈子见过技术最发达的国家。”“这就是未来!”对此,有外媒表示,中国的创新技术总是令人惊讶不已,这次它又更进一步。更有国外网友惊叹:“中国活在2080年。”

“中国就是未来”,这是马斯克2019年来中国出席活动给出的一个判断。黄仁勋今年也曾直言:“对中国创新能力充满信心。”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则对“中国大力推进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表示赞赏,并在参观华为园区后表示:“我看到了未来。”从国外的博主到专栏作家,再到世界顶级企业家,大家都有同一种感受、同一种判断,这本身是一种现象、一个信号。某种程度上也能说明,这些感受与判断,正在成为普遍的现实共识。

从现实中看,不只是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就拿最近来说,接连不断的一个个鲜活案例,正在让这些话的含金量不断上升:9月28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大桥桥面距水面625米,大桥主桥跨径1420米,“横竖”都是世界第一;在上海举办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发布了由昇腾芯片组成的全球最强算力超节点和集群;杭州西湖则出现了可用于打捞物品、生态监测的“仿生机器鱼”,科技正悄然融入生态治理与城市服务之中……

为什么中国就是未来?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着眼于人的需求,让科技发展紧扣人的福祉。中国科技创新始终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不仅是酷炫的科技产品,更是为行动不便者、高强度作业人群提供的实际助力。满大街跑的智能网联汽车,不仅绿色环保,也带来更安全、舒适和高效的行驶体验。这反映出中国技术发展的底层逻辑:不追求“为创新而创新”,而是瞄准真实需求,致力于提升生活品质,推动社会进步。

为什么中国就是未来?拥有将愿景转化为现实的系统化能力。我们不仅善于发现问题,更具备将构想落地的完整能力体系,想干的事基本都能干成。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与供应链网络,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率将技术转化为产品。正如有网友所指出的,同类外骨骼设备在国外可能被定为天价医疗设备,而在中国却能以不到1000美元的亲民价格走向大众。这背后是中国制造“更快、更好、更智能”式综合实力的彰显。此外,广阔的市场也为技术迭代提供了丰富场景。华为昇腾芯片、攻克“世界级难题”的花江峡谷大桥贵州“超级大桥”等成果,正是这种系统化创新能力的体现。

为什么中国就是未来?坚持开放共享,推动科技平权和普惠发展。以开放发展自己、造福世界,是中国一以贯之的现实追求。“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从人工智能到数字基础设施,中国愿意将技术成果纳入全球合作网络,推动创新资源的全球流动与技术成果的普惠化,并已成全球开源生态的核心参与力量。中国已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9个中外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参与了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参加了60多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积极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这种“科技平权”“创新平权”的思维,不仅有助于消弭各类科技鸿沟,也更符合人类共同发展的长远利益。中国不是在独享未来,而是与世界各国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中国正以扎实的技术突破、系统的产业能力与开放的合作姿态,向世界传递着确定性、未来性与机遇性。“中国就是未来”不仅是一句精准的价值判断,更是一个正在被现实不断验证的进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