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沪宁科技对接提速,亿元合作背后的‘红娘’力量

今日新闻 2025年08月10日 05:21 2 aa
沪宁科技对接提速,亿元合作背后的‘红娘’力量沪宁科技对接提速,亿元合作背后的‘红娘’力量

大企业开放创新需求,当天就找到了关键材料供应商;民营科技企业业务转型,高效精准拿下新赛道订单……聚焦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普陀区通过挖掘沿沪宁城市的需求、资源、合作形成“三张清单”。数据显示,今年5至7月,在首批发布的805条清单信息中,已有235项合作需求意向投入金额累计达到亿元,21项产学研合作需求正在精准对接。

科技与产业,何以在沪宁沿线开启日趋高速的“双向奔赴”模式?记者探寻发现,其精准对接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关键环节——技术经理人。

培育“全领域”技术经理人

技术经理人,过去叫技术经纪人,也被称为“科技红娘”,他们为科研人员以及企业、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创新主体服务,致力于促成技术交易。去年8月,两名上海的技术经理人首次入选市级“领军人才”,这份新兴的职业重要性,在助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上的作用日渐突出。

沪宁沿线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走廊,亟须一批懂技术、通市场、善转化的专业化技术经理人,让更多科技成果通过“牵线搭桥”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今年5月15日,普陀区科委举办了沿沪宁产业创新与技术转移首期初、中级技术经理人培训,通过打造一支“全领域”的技术经理人团队,精准服务沪宁沿线协同创新的工作。

沪宁科技对接提速,亿元合作背后的‘红娘’力量

首期技术经理人培训现场

普陀区科委主任李文波介绍,在走访调研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国企、民企等各类创新主体后发现,技术成果的转化是共性需求,但各单位内部对这项工作的开展却参差不齐。

因此,在技术经理人的培育上,注重全领域的挖掘和培育,即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在技术成果转化中的差异化需求,通过系统化、精准化的培训与赋能,帮助其掌握最新政策、对接渠道与转化技巧,培养一支既懂技术又通市场、覆盖多领域且能灵活适配各类创新场景的专业技术经理人队伍,从而高效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实现“精准滴灌”式的技术供需匹配。

“除了依托专职的技术经理人团队,企业内部对自己培养的技术经理人也有更加精准的需求。”李文波说,行业细分领域不同,在成果转化的链条上,技术供需的对象可能完全是不同的。为此,普陀区科委联合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为沿沪宁有需求的企业开展技术经理人培训,定向邀请企业内部的相关人员做精准赋能。

王志轩就是参加培训的一位直接受益人。他从2017年就在上海化工研究院的科技部从事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此次培训除了让他系统更新了技术经理人的相关知识和最新政策外,更给院里找到了成果转化的突破口。

“今年3月,我们就发布过一次聚烯烃催化剂载体硅胶的国产化需求,但在上海,一直没有找到能做这款关键材料的国产供应商。”王志轩介绍,这款材料长期依赖进口,院内自主研发的人手不足且周期长、成本高,发布需求直接找国产供应商对化工院来说是最佳的选择。

“直到在培训会现场,我结识了一位苏州的技术经理人,他在先进材料的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经验,我们适配度很高。”王志轩说,通过精准的技术经理人牵线,双方已完成初步的技术需求沟通,正在加紧设计评估进一步的合作方案。

帮助企业精准匹配客户需求

上海蓝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普陀区民营科技企业代表,通过创新技术经理人服务机制,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稳步开拓市场,业务网络已覆盖上海、苏州、张家港、镇江、南京等7个沪宁沿线核心城市,2025年上半年企业沪宁沿线合同总额突破4400万元。

以苏州某半导体企业为例,蓝鸟信息在2024年完成420万元首期合作后,2025年通过技术经理人专业服务,再次中标该企业厂务监控系统项目。截至2025年7月中旬,该客户订单总额已逾800万元。“技术经理人机制帮助我们精准匹配客户需求,将通用技术成功移植到半导体等新兴领域。”蓝鸟信息董事长何炜铭表示。

沪宁科技对接提速,亿元合作背后的‘红娘’力量

蓝鸟信息为苏州某企业建立的智慧厂务系统

面对传统业务板块调整,蓝鸟信息依托技术经理人体系实现了战略转型:一方面深度挖掘现有技术在新兴场景的应用潜力,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化技术经纪团队持续导入优质转化资源。这种“技术对接-场景落地-资源集聚”的良性循环,推动企业在沪宁线周边的半导体、智能制造等细分领域,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目前,企业沪宁沿线的服务能级显著提升,苏州、张家港、镇江等新兴节点城市的业务量实现同比增长。公司计划将进一步强化跨区域技术转移服务能力,为沿沪宁产业链创新协同提供新范式。

形成“全时效”技术成果转化机制

今年7月,普陀区上线试运行“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小程序。企业既可以在小程序上发布需求,也可以展示成果。技术经理人也可以通过小程序了解到沿沪宁相关城市的技术研发最新成果、企业业务需求。

“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小程序成了企业、技术经理人找“对象”、找合作伙伴的“资源池”。

沪宁科技对接提速,亿元合作背后的‘红娘’力量

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微信小程序主界面

“线上资源池大了,也就意味着找到技术匹配的线下‘对象’的可能性高了。”上海复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涛介绍,企业近期发布了旗下产品PM2.5一次性净化效率进一步提升的需求,线上发布后不久,就有来自上海和南京两地的技术经理人分别联系到了武汉大学和东南大学的相关技术团队进行需求分析,并提交了解决方案。“很高效,这比我们自己到处找资源、找技术要快得多。”汪涛表示。

通过“线上资源池”+“线下人工牵线”的匹配模式,普陀区企业上海海桓科技有限公司成功高效签下了无锡某特种设备公司的一笔百万余元的新订单。

“这笔订单,从我们第一次线上初步对接需求到正式签署意向合同,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整个流程很顺畅。”海桓科技技术经理人顾婷回忆,在线上发布需求后,普陀区科委就帮忙对接了技术经理人,主动上门服务,介绍了无锡的客户。

顾婷说,得益于技术经理人对双方技术、业务的了解,前期双方在线上的初步沟通就很顺畅。一直到保密协议、合作协议等各环节的对接,线上线下精准帮助我们有节奏地推进合作事项,规避了和客户沟通时经常存在的反复拉扯、磨合的风险。

这样一套线上联动线下全生命周期的接力服务,不仅让企业的船体清洗机器人业务拓展了新客户,也让顾婷对普陀沿沪宁供需对接这套流程有了更好更全的认知——“不只是牵线,还有全流程的跟进和服务。”

在普陀区,线上布局的是科技成果的供需“池”,线下搭建的是成功转化的“桥”。做大“池”,聚集创新活水,多造“桥”,链接产业应用。当二者融通,一套“全时效”的技术成果转化机制正在悄然发挥效用——今年上半年,聚焦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普陀区在技术攻关、产业联动、业务对接等方面达成合作项目62项。

原标题:《沿沪宁科技与产业对接提速:背后有一支“红娘”的力量》

普陀区供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周楠 通讯员 丁婉星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