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长虹卧波二十载,天堑通途向未来

排行榜 2025年10月07日 15:13 0 aa

从赵州桥的千年虹影到金门大桥的世纪雄姿,从悉尼海湾的帆影翩跹到杭州湾的跨海长龙,每一座世界级桥梁的诞生都在重塑地理边界同时承载起对于未来与梦想的期待。今秋的扬子江畔余晖洒金,为矗江守望二十载的钢铁巨龙——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镀满荣光。当2.17亿车次的轰鸣汇入长江奔涌的节拍,交织于江面的钢铁弧线不仅在铸就特大型桥梁建设与管养的“中国方案”,更用二十年零安全事故镌刻出平安畅达的匠心答卷。

虹起大胜关 一桥接南北

2005年秋,长江之上,一道钢铁弧线划破天际,牵手大胜关。国内首座钢塔斜拉桥、世界首座弧线形钢塔斜拉桥的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以"双首座"之姿改写着长江天堑的历史。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长虹卧波二十载,天堑通途向未来

当648米主跨如满弓弦月,悬于江天之间;当深水基础施工难度创下长江建桥史之最,钢塔施工开创国内先河……这座技术含量极高的大桥在创下较原计划提前22个月通车的中国桥梁建设奇迹次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詹天佑奖、美国“古斯塔·林德恩斯”奖章等国际大奖便接踵而至,成为中国桥梁递给世界的“工程名片”。

数智绘畅途 创新领未来

二十载车流如织,2.17亿辆次往返奔赴,日均通行量从不足万跃至3万不止是数字的增长,更是城市脉动的加速。从2010年纳入联网收费体系,到2020年完成取消省界收费站全国联网运营切换;从2018年在南京首批完成"智慧收费亭"全更换,到2019年在江苏省内率先完成入口拒超与E/MTC混合车道改造,大桥以持续创新的姿态,践行着"畅行南北"的初心。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长虹卧波二十载,天堑通途向未来

2019年,基于BIM的管养信息化系统上线,大桥开创了江苏省以BIM为支撑的工程管养信息化系统之先。2023年,桥梁结构监测系统改造升级,大桥实现全线17个监测项、300个健康监测点位全覆盖,让数字说话替代传统的人工巡检。从国内首个国产化供配电系统高效替代落地,到成功构建无人机巡航"地空一体"监测网络;从智慧管养系统到声振融合诊断技术,从桥面铺装创新到斜拉索养护规范制定……20年里,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以创新引领、智慧赋能,不断斩获国家级、省级科技奖项,贡献行业示范方案。这些突破不仅让大桥愈发智慧可感、灵敏可控,更用硬核实力定义着特大型桥梁建设与管养的行业标杆。

匠心守平安 温情筑港湾

精工修桥、红线筑防是20年来大桥对安全的承诺。无论是钢桥面大修、防船撞加固、支座更换,还是危险作业“三审四检三查”管控,常态化开展实战演练……每一次"外科手术",每一次“实战练兵”都是三桥人砥砺20年,以“隐患即事故”的敬畏之心,在钢铁脊梁上刻下的 “安全密码”。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长虹卧波二十载,天堑通途向未来

2025年,大胜关大桥服务区再添民生新地标。随着南京首个市属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之家”落成,二楼空间里飘出咖啡香、淋浴间升腾着热气、书架上摆放着旅途故事。从“通途畅行”的服务区到“人文关怀”温情港湾,这里不仅是驿站,更是归途。

当江风再次掠过钢塔,当月光再次影映江面,这座记录南京跨江20年记忆的钢铁巨龙已融入城市血脉,成为时代见证。从单点突破到全网融合,从技术追赶到标准引领,南京大胜关大桥用二十年诠释了"通途"的深层内涵——以空间连接打开梦想延伸,在托举市民美好出行同时,携手南京向未来。

通讯员 郑雨彤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陈彦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