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 2025 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AI科技 2025年09月30日 05:23 1 admin

9月27日,中国人生科学学会 2025 年学术年会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开幕。本次年会由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与清华附中联合主办,恰逢清华附中 110 周年校庆,为这场以 “人工智能与人的全面发展” 为主题的学术盛会增添了特殊意义。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 2025 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中国人生科学学会 2025 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年会立足国家战略全局,汇聚学界、业界顶尖力量,通过多元环节,从理论创新、实践探索、生态构建等维度,系统擘画智能时代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方案。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强调,人工智能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度耦合,是我们在新质生产力时代必须答好的‘国之大者’命题。学会将以本次年会为新起点,启动 “人工智能+”421 行动计划,携手各方深耕学术、聚力创新,让人生科学在人工智能时代绽放更大价值。

教育部评估中心基教评估处处长张勇指出:“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发展质量的竞争。” 他强调,要通过学术研究与实践创新,打造适应智能时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人才队伍,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人的全面发展双向赋能。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陈涓表示,人工智能为基础教育带来个性化教学、资源普惠的新可能,但也对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提出新思考。人教社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始终以 “技术服务教育本质” 为原则,未来将继续支持学会发展,推动 AI 与教育深度融合。

在学术委员会主任程光泉主持的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会长李瑞英,以《有声语言表达助力人的全面发展》为题作报告。她从文化传承与精神塑造的维度指出,在 AI 语音技术发展普及的今天,人的有声语言承载着不可替代的情感价值与文化意义。

韩震发表《关于人工智能条件下人的发展问题》的主旨报告,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在智能时代的创新发展,提出 “工具延伸——能力跃迁——价值升华” 的三阶发展模型。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谭钢宣读《关于积极推进 “人工智能+”421 行动计划的倡议书》,明确该计划以 “四大领域(教育、医疗、就业、文化)突破、两大主体(学界与业界)联动、一大生态(政策—技术—人文协同)构建” 为核心,旨在将战略构想转化为实践动能,形成服务国家战略、惠及全民发展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态。

在专家报告环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方妍以《人工智能是教育的必答题也是分水岭——清华附中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为题,分享了清华附中的创新探索经验。她指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需立足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根本任务,构建 “技术素养+人文底蕴+创新能力” 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宇文利,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数智化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白峰杉,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委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慕课发展中心主任李玉顺,华中师范大学生物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主任李兵,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健康中国宣传委员会会长潘翔鸣分别做报告发言。

下午的五场平行论坛分别围绕 “人工智能赋能人生发展”“人工智能与教育强国建设”“人工智能与职业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人工智能与产教融合” 等主题进行,来自全国 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专家学者以及分支机构、会员单位代表,在论坛上展开深度对话交流,结合实践案例拆解问题、分享经验,为人工智能赋能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具体落地思路。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