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中国机器人产业生态营在京开营,60余位产业先锋共探具身智能新未来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04日 04:24 1 admin

具身智能写入“十五五”规划建议之际,2025年10月30日-11月1日,由首程控股发起、首程资本参加CANPLUS承办的“中国机器人产业生态营”在北京正式开营。开营仪式汇聚了超过60家机器人创业者、投资人及产业方代表,标志着国内首个由产业资本发起的、专注具身智能领域的产业生态圈和创业加速平台全面启动。

开营课程涵盖产业宏观、技术生态、创业路径、实战工作坊、创投对话、场景发布、实景参访等学习板块。著名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智友·雅瑞科创平台发起人、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等莅临课堂。

开营仪式:构建产业生态共同体

首程资本合伙人、CANPLUS创办人李青阳主持开营仪式,并阐释了生态营发起的初衷。借助参加CANPLUS“教育+产业+资本”三位一体赋能体系,生态营将帮助创业者提升认知,帮助产品寻找落地,帮助企业融资接力,帮助组织持续发展。

首程控股执委、联席总裁叶芊在致辞中分享了首程控股 “资本运营+资产融通”的核心战略。首程控股将持续构建覆盖投资、技术落地、生态服务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支持体系;首程打造的机器人科技体验店“陶朱新造局”未来一年内将在全国核心城市陆续开设20家体验店,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机器人消费场景。

首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方文表示,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及首程旗下多只产业基金已完成对宇树科技、银河通用等数十家机器人创新企业的投资布局,覆盖具身智能、工业自动化、手术机器人、AI感知与决策系统等前沿方向。他希望通过生态营的陪伴成长,一起发掘更多、更优秀、更伟大的企业。

生态营首期学员构成多元,涵盖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全产业链。三位学员代表分享了加入生态营的感受及学习期望。罗森博特创始人王豫分享了8年创业心得及对“教授创业”的理解,并对首程打造的投后赋能生态表示认可;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分享了公司成立两年融资7次、金额达5亿元的快速发展历程,以及与首程生态合作的案例;从供应链视角出发,指出机器人产业正迎来“量产化元年”,希望与生态营中与各界伙伴共同突破行业共性难题。

多维解读产业及创新机遇

著名经济学家管清友教授剖析了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挑战,引导创业者将目光从实验室转向真实市场。他强调,“具身智能技术路线会收敛,但最终胜出的产品一定是深刻理解了真实需求的”,创业者应从“供给导向”的工程师思维转向“需求导向”的企业家思维。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教授从技术演变底层逻辑出发,鼓励AI和机器人从业者勇敢进行工程创新。他带领团队开发的脉冲视觉芯片,功能类似人眼,速度比人眼快千倍,为具身智能提供了“超级电眼”。

智友·雅瑞科创平台发起人、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教授提出“智能定界”的发展路径。他认为,通过设定精度、成功率、安全、成本等可接受边界,在限定范围内裁剪算力与模型,能满足细分场景需求,加速具身智能从通用模型转向垂类场景的落地突破。

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为生态营学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AI夜话分享,从人文视角抛出一系列对AI时代的深刻洞见,为机器人创业者、投资人带来全新的思考维度。

从资本到实战:机器人投资和商业路径

首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方文主持了投资人圆桌论坛。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认为,“通用是好的思路,但需要大量研发投入,王田苗教授提出的‘智能定界’的专用思路值得参考”。华泰联合证券执行总经理于洋则表示,技术壁垒决定估值下限,行业天花板决定估值上限,当前市场的泡沫是良性的。无限基金SEE Fund管理合伙人马麟强调科学家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完成企业家身份转变。

设计思维创造院创办人韦凯元为机器人产品如何从技术方案走向市场成功提供了系统框架。他引导创业者将重心从“我能做什么技术”转移到“用户需要我解决什么问题”上,并提出核心建议: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有用户,后有产品。

生态营还组织了场景需求发布和实地参访。雅迪科技集团、首程融石园区运营方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分别分享了智能制造、园区运营和医疗场景中的机器人应用需求。

作为开营模块的最后一站,学员们参观了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学习了小米“人-车-家”全生态的创新经验。小米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向迪昀分享了其对具身智能行业现状、技术瓶颈和未来商业化路径的见解,同时也对目前小米机器人在汽车工厂探索的进展进行了讲述。

来源:中国日报网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